课程介绍
    课程建设


课 程 建 设

一、课程指导思想与定位

  我国加入WTO后,我国海关管理必须遵守多边贸易规则,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并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措施。这是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的海关进行管理改革的更高要求。海关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也随之改变。海关通过对进出口商品的流向和商品结构的分析,合理的运用多边贸易规则,调整关税政策和关税水平,使得进口商品成本相对提高,本国的产品的生产得到合理的保护,这是我国加入WTO后,对海关提出的重要任务。作为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主体的进出口企业来说,也必须要更加熟悉海关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熟悉海关的规定基本流程和海关计征关税、进口环节国内税的方法。这样才能加快通关速度,提高企业的效益。同时,也为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企业进出口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我们开设中国海关通关实务课的目的,是中国加入“WTO”的需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熟悉海关通关制度是进出口贸易企业加快通关速度,提高企业效益的前提,它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它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经济学、法律、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等于一体。这就要求从事海关通关人员有较高的层次,培养高水平的海关通关事务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 HS )是《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国际公约》的附件。该公约 1988 年1月1日 生效。中国于1992年加入该公约,并于1992年1月1日 正式采用HS编制中国的进出口税则目录和进出口商品统计目录。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使用HS的国家(地区)达180多个,占全球贸易总量的98%以上的货物都是以HS进行分类的。HS广泛应用便利国际贸易和贸易统计资料的收集、对比、分析,促进贸易单证的统一和贸易信息的电子数据交换。商品归类是海关正确执行国家关税政策、贸易管制措施和准确编制海关进出口统计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正确进行商品归类在进出口货物的通关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 40% 。海关通关事务已经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种进出口贸易量大量增加的形势下,企业对海关通关人才,特别是高级海关事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尤其是既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又通晓经济贸易知识、法学知识和管理理论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更是紧缺,急需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作为专门培养精通外语和海关管理知识,通晓经贸、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人才的全国唯一的本科教学单位,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当然责无旁贷,理应顺应形势,抓住机遇,为培养出高质量的海关事务管理高级人才,为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作用。

  本课程适合为全校非行政管理专业(海关管理方向)本科学生开设。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站在企业角度研究通关手续和进出口关税的工作起步较晚,一些领域还是空白。企业迫切需要这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设立海关通关实务课将会为企业培养和输送精通国际贸易政策、海关管理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人才。该课程的办学定位符合我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培养目标、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作为全国一流的外经贸高校的我校,既有条件又有必要开好《中国海关通关实务》。

 

二、教学内容

  该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进出口商品通关的整个程序和所要办理的主要手续以及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时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使学生能在未来的外经贸工作中,顺利办妥海关通关手续。第二部分介绍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HS)。协调制度是适用于海关税则、海关统计、国际运输、进出口商品检验、濒危物种保护、原产地判定等多方面需要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内容主要包括:协调制度的组成和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地位、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归类总规则;类注、章注和子目注释;主要类、章的商品范围及归类原则和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协调制度商品归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满足国际运输、进出口商品检验、国际贸易、报关等实际工作的需要。第三部分介绍我国海关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和增值税的计算、征收、缴纳和减免等各项规定,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进出口货物的税额,以便进行成本核算,同时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遵守各项海关法律、法规。内容包括:中国海关关税制度概述,关税税率适用制度,海关估价制度,关税减免制度海关征收进口环节国内税制度,关税征纳制度,关税纳税争议及其复议制度。

  为了充实教学内容我们结合教学对课程可用的教学参考资料进行认真的搜集和整理,对于繁杂的教学资料,我们进行认真的筛选,选用与教材联系最紧密的、最新的、最通俗易懂的。海关管理专业课的教学参考资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对象。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长期、不间断地跟踪人大、国务院和海关总署制定的法律规定。诸如,加工贸易方面,我们就选用最新的文件规定,法律法规,一有新的规定出台,我们马上将其穿插到课程中,例如 CEPA (香港与内地最紧密的经济合作)、最新版本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归类意见汇编》(世界海关组织下属的协调制度委员会做出的归类决定)、海关商品归类问答书(当年)。此外还将同学、学生了解海关征税现场遇到的问题。经过分析、筛选,作为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有时需要编写一些教学用案例。何晓兵副教授建立了个人的海关及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库,并保持与海关总署网页同步更新。此外,何晓兵副教授还在我校电教中心网页上建立了个人教学网页(http://hexiaobing.etc.uibe.edu.cn)。做到了并还将继续坚持教学内容与海关制度改革同步。

  我们坚持教学与科研同步,例如在课堂教学尝试过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撰写了《课堂讨论教学方式小试》的教学法研究论文;我们连续几年编辑出版了《报关实务教程—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学习指南暨应试技巧》、《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试题解析》等与教学相关的书籍;还完成了具有开拓性的《中国税则税目细化与子目增列的研究》(世界银行课题)、《中国税则 98 章可行性研究》(世界银行课题)等科研课题,在相关领域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主讲教师还参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条例》、参与审定了协调制度国家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条例》(英文版)的审定工作等。

 

三、教学方式

(一)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多样,既有较好的传统教学方法例如运用商品样品给学生以切身体会,又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网络答疑等,还有启迪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的案例讨论。分编叙述如下。

  第一编:海关概论部分以讲授为主,随时进行课堂讨论;实务部分以案例教学为主,附有课堂练习。第二编:协调制度分类体系理论性较强,宜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具体商品归类时可时辅以商品实物图像或商品图示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协调制度各相关类章所属商品的区别和联系及常见进出口商品归类时易发生混淆和忽视等方面,宜配合课堂讨论的方式;对于某些章可采取自学加讲解的方式。第三编:本编教学中强调学生必须阅读《海关法》、《关税条例》、《原产地条例》、《审价办法》《特许权使用费估价办法》等海关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和海关规章原文。使学生养成学习法律原文的习惯,并逐步培养学生理解法律原意的能力。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讲,采用案例教学法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但由于课时限制的原因,关税实务部分仍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手段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附之以案例教学,努力将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包括以举例形式对晦涩的法律条文、理论原则释义,组织部分案例分析、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以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二)考试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样既有平时的课堂提问,又有课后的论文和开卷考试。分三编阐述。

  1.第一编 通关制度

  因为海关概论部分不适合闭卷考试,而通关实务部分,虽然可以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但选课学生各专业的都有,因此教学中就特别注意案例教学和实际操作的联系,而在考察时则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方面的提高,因此这一部分的考察采用了撰写论文的形式,事实证明论文形式比较适合本编考核。具体做法是准备了由20个论文题组成的论文题集,每年从中选出2个作为本届学生的考察题目。在本部分结课后进行。

  2.第二编协调制度归类

  本编(协调制度归类)的教学核心是教会学生正确对进出口商品归类。考点主要包括对协调制度的分类原则和编排结构把握、商品知识的掌握、归类总规则的运用、注释的把握、对品目条文和子目条文的理解以及对商品归类的海关行政管理规定的了解。考题内容围绕上述考点进行。鉴于本编考试必须在查阅《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的条件下进行,所以宜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既可以通过查找编码的一种题型考察多种形式的考点,也可以采用常规的题型作为本课程开卷试题的一部分。分门别类的区别考察各种考点。

  3.第三编关税实务

  本编的教学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海关关税和进口环节国内税的征收,实践性较强。因此,不宜采用撰写论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同时,考虑到外经贸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实际应用,这与行政管理(海关管理方向)的学生不同。在实际办理有关海关手续时,可以随时查阅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和有关参考书籍,故决定本编考试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考题形式和内容基本模拟实际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为本课程开卷试题的另一部分。

  综上所述本课程能采用恰当的形式实现师生互动,能实行讨论式、研究式、参与式教学,启迪学生思考;能根据课程类型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以最佳方式教学;考核方式多样合理。

 

四、教师队伍

  目前从事该课程教学人员有5人,有正高级职称两人,副高职称1人,讲师2人,师资配备合理。主讲教师(课程负责人) 郑俊田 教授毕业于北京外贸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身),80年曾在加拿大圣玛丽大学商学院进修,90年代曾在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商务处工作,是全国海关报关员考试专家组副组长,目前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行政学院院长。在海关制度的研究上趋于学科领先地位,近年来主持完成了教育部课题《入世与涉外管理制度的变迁》、海关总署课题《全国海关报关员资格考试试题库》等科研项目。著有《中国海关通关实务》、《进出口企业海关通关实务全书》、《改革与创新,走向21世纪的中国公共管理》等专著并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主讲教师何晓兵副教授自海关管理本科毕业后,有7年海关管理的实践经验,后师从王普光老师,专攻关税理论方向,获硕士学位,对关税理论与关税法律制度研究极有造诣,对应用经济理论分析关税职能作用政策有独到的见解,有专著《关税理论政策与实务》是国内唯一的海关关税方面的专著,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近年来参加《海关法》、《关税条例》起草组工作,被国务院法制办列入专家库名单。主讲教师刘文丽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从事进出口商品及《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了世界银行科研项目《中国税则税目细化与子目增列的研究》,参与审定了协调制度国家标准,并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出版和参与编写了多本著作和译著。主要有:《商品归类基础》、《海关管理商品学》、《报关实务教程—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学习指南暨应试技巧》、《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试题解析》等。讲师徐晨和徐伟是本课程的第二梯队教师,精通英文和海关业务知识,具有多年从事报关员培训的经验,徐晨著有《海关行政法概论》,徐伟著有《报关实务》。

  通过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将更趋合理,继续充实高职称的年轻教师加入到本门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五、教学条件

(一)教材的编写

  依据本课程的基本定位,本课程是为我校非行政管理专业(海关管理方向)本科学生开设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进出口商品通关的整个程序和所要办理的主要手续以及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时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使学生能在未来的外经贸工作中,顺利办妥海关通关手续。第二部分介绍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HS)。协调制度是适用于海关税则、海关统计、国际运输、进出口商品检验、濒危物种保护、原产地判定等多方面需要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内容主要包括:协调制度的组成和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地位、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归类总规则;类注、章注和子目注释;主要类、章的商品范围及归类原则和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协调制度商品归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满足国际运输、进出口商品检验、国际贸易、报关等实际工作的需要。第三部分介绍我国海关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和增值税的计算、征收、缴纳和减免等各项规定,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进出口货物的税额,以便进行进出口货物的成本核算,同时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遵守各项海关法律、法规。内容包括:中国海关关税制度概述,关税税率适用制度,海关估价制度,关税减免制度海关征收进口环节国内税制度,关税征纳制度,关税纳税争议及其复议制度。

  为满足上述教学要求,教材包括了上述三部分内容。分别由 郑俊田 教授负责完成了教材第一编通关实务; 刘文丽 教授负责完成了教材第二编协调制度归类;何晓兵负责完成了教材第三编关税实务的编写任务。

  下面分三部分阐述教材的编写情况并分别进行自我评估。

  1.第一编 通关制度

  (1)本编教材主要内容:

  在进出口业务中,无论是进口业务还是出口业务,都必须经过进出口货物的通关环节,这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本编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进出口商品通关的整个程序和所要办理的主要手续以及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时应注意的问题,共包括 4 章。

  (2)本编教材各部分编写的侧重点:

  本编 “ 海关概论与海关通关制度 ” 的教材编写主要注重两点:第一,概论部分重点讲明海关的性质、任务、工作方针、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等;第二,通关制度部分主要介绍通关程序和经常出现的问题,其重点是介绍实际的业务操作。

  (3)本编教材自评

  本编教材对进出口业务中如何办理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手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该编教材以海关的基本通关程序:申报 —— 查验 —— 征税 —— 放行 —— 结关为主线,对每一环节进行详细的说明,使学生能通过本编的学习在未来的外经贸工作中,顺利办妥海关通关手续,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第二编 协调制度归类

  (1)本编教材编写宗旨: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 HS )是一部广泛应用于海关税则、海关统计、国际运输、国际贸易、贸易谈判、进出口商品检验、濒危物种保护、原产地判定、环境保护、毒品和化学武器监控等多方面需要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海关对进出口商品正确执行关税政策、实施贸易管制措施和准确编制海关统计的基础和保障,归类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海关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及其与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相关的知识是报关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从事外贸领域工作的人员对此也需应知应会。目前我国对协调制度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精通协调制度的人才不多。本部分教材以提供使学生基本掌握协调制度商品归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进行商品归类以满足海关管理、国际贸易、国际运输、进出口商品检验、报关等外经贸领域实际工作的需要的知识;培养熟悉协调制度国际贸易规则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

  (2)本编教材主要内容:

  本编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商品名称及其编码协调制度》、海关税则和海关统计商品目录、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海关行政管理以及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要点等内容,共包括 24 章。

  (3)本编教材各章的编写侧重点:

  依各章内容的特点,决定教材编写的侧重点。各章侧重点分述如下:

  第一章侧重介绍《协调制度》的组成和结构;分类原则;各组成部分的地位、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协调制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侧重阐述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及其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便于学生了解和运用归类总规则,掌握商品归类的方法。

  第三章~第二十三章(协调制度的 21 个类, 97 个章)侧重介绍各类(章)的结构及商品范围、归类时容易混淆或忽视的地方、归类原则并在协调制度的各章后附有商品归类练习题。便于学生准确对重点进出口商品进行归类。

  第二十四章侧重介绍商品归类的依据及对进出口货物报关的要求、约束性预归类制度、商品归类的行政裁定、商品归类争议的处理等涉及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海关行政管理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严格按照海关对出口商品进行归类的行政管理规定依法行事。

  (4)本编教材自评

  本编教材提供了学习掌握协调制度的分类原则、商品分布框架、前后相关类章的联系、协调制度主要类章的商品范围、前后各组相关类章商品的区别和各自归类易混淆之处的相关知识。系统、准确阐述了协调制度商品归类的原则和方法。突出了掌握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适用条件及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的课程重点。能够满足经贸类专业学生从事国际运输、进出口商品检验、国际贸易、报关等实际工作对商品归类知识的需要。

  3.第三编 关税实务

  (1)本编教材编写宗旨:

  力争简明、易懂,尽可能避免使用大量生僻术语,站在从事外经贸工作的立场上,介绍中国海关关税制度以及操作实务,以利于外经贸专业学生的学习。

  (2)本编教材主要内容:

  本编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关税法律制度总论、海关估价、关税税率、关税减免、进口环节国内税、关税征纳程序等内容,共包括 7 章。

  (3)本编教材的编写侧重点:

  依各章内容的特点和难点,决定教材编写的侧重点。本编教材的重点主要放在学生较难理解,且在实践中企业又比较关心的第三章“海关估价”、第四章“原产地规则”和第五章“进口环节国内税”的内容上。

  (4)本编教材自评

  本编教材提供了学习掌握我国海关关税制度的基本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熟悉我国海关估价、关税税率确定、原产地确定、关税减免以及关税征收、缴纳具体操作的系统知识。突出了外经贸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外经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海关关税方面问题的解决和作为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的进口成本的课程重点。能够满足经贸类专业学生从事国际运输、进出口商品检验、国际贸易、报关等实际工作对商品归类知识的需要。

  综上所述新编写的《中国海关通关实务》教材,是一本内容比较齐全、很实用的海关管理业务教材,是国内优秀教材。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情况

本课程适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我校可以提供适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教学场所,我们能编制并运用高水平课件讲课。今后需要通过课程建设完善现有的课件,使之更丰富多彩,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情况简述如下:

  1.第一编 通关实务

  这一部分的课件是以讲授的内容为主,附以一些动画和图解,以达到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借助课件对所将的课程内容进行辅助说明和解释,从 80 年代开始,就开始使用幻灯片教学,所以现在改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课件教学,对于掌握通关制度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2.第二编 协调制度归类

  鉴于教学内容的特点,本编的课件以文字内容为主要形式,放映时配以动画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目前的教学上看,使用课件教学,比单纯讲授有优势,师生能在较好的授课环境里上课,取得较好的效果。

  3.第三编 关税实务

  海关专业课程的课件制作在内容上受到很大制约,难以通过互联网、其他多媒体资料获取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因此课件主要以讲授课程的提纲文字为主。对学生不容易掌握的教学内容,例如,特许权使用费的海关估价问题、货物进口时间和进口时的状态的问题,我们充分利用 PPT 的简单动画功能制作了部分示意图或以表格将相关内容加以对比说明,从而更够更直观、更生动地讲授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内容。从学生对使用该课件的教学效果评价来看,应当说多媒体课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取得了比较好教学效果。

 

六、课程特色

(一)课程填补了高校教学的空白

  经过我们对国内大学本科课程设置的检索,没有发现在课程名称及内容方面均与本课程相同的课程。在我校现行培养计划中,“海关通关制度”与“关税实务”分别是两门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课程。课时分别为 36 课时。但在这两门课开设后,往往因为选修的学生人数达不到学校规定的最低开课人数,而没有实际开课。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一方面相当数量的本科生希望学习我国海关管理及关税征收的有关知识,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学生精力和总课时的限制,学生无力全部选修这两门课程;而选修其中一门课程,又不能全面了解我国海关通关的全貌。考虑到学生上述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如果能够把这两门课合并在一起将为经贸类专业学生提供一种选择。所以,我们提出在保留上述两门课程的同时,增设将一门将这两门课程合并的课程,分上下两部分讲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一步发现,商品归类对进出口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应该把它纳入到中国海关通关实务课当中来。所以,目前的建设中的《中国海关通关实务》拟包括三部分,即第一部分,海关通关制度;第二部分,协调制度归类;第三部分,关税实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 40% 。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境管理机关,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进出口的货物和物品实行实际的监督管理,对进出口业务中的不法行为进行查稽,对进出口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的其他税费,并负责编制海关统计,其任务相当繁重,特别是在建立了现代海关制度、通关制度快速改革的今天,其责任相当重大。在这种进出口贸易量大量增加的形势下,国家对海关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级海关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尤其是既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又通晓经济贸易知识、法学知识和管理理论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更是紧缺,急需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关系有一支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系统科学的教材,良好的办学条件,作为专门培养精通外语和海关管理知识,通晓经贸、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人才的全国唯一的本科教学单位,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理应顺应形势,抓住机遇,为我国海关事业培养出高质量的海关管理高级人才。

  海关管理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也是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关管理学是集行政学、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学科而产生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是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发展,我国已加入WTO,海关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因此,对海关管理理论、通关制度、税收征管的研究及秉公执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地培养高层次的海关管理人才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国海关通关实务的主要研究方向独具特色

  1.海关管理理论与制度

  海关管理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对海关管理理论与制度的研究,我们主要侧重于海关通关制度、关税理论、海关法律的研究。现行的海关通关制度在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开放性和国际性的特征决定了通关制度改革的内在性;如何使通关制度促进贸易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与国际惯例相衔接,这正是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关税管理

  是海关管理的重要手段,关税较之其他税种更为复杂,在国际上有通用可比性。国家通过对关税税率调整,以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研究关税理论与实务,为国家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海关法是对海关管理,海关制度关税征收的规范化、制度化,对海关法的研究既要有法学基础又要有海关业务知识,因此要求有高层次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海关法的研究使海关管理进一步完善。

  3.进出口商品归类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HS归类制度)是《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国际公约》的附件。该公约1988年1月1日 生效。中国于1992年加入该公约,并于1992年1月1日 正式采用 HS 编制中国的进出口税则目录和进出口商品统计目录。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使用HS的国家(地区)达170多个,占全球贸易总量的90%以上的货物都是以HS进行分类的。HS广泛应用便利国际贸易和贸易统计资料的收集、对比、分析,促进贸易单证的统一和贸易信息的电子数据交换。目前海关管理系有几位教授直接参加对HS的研究,应该说国家急需这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建立协调制度归类研究方向,培养协调制度归类专家,使我国尽快达到发达国家的协调制度商品归类的水平,在审议修订HS时,即能提出具有严密逻辑性和科学性,又能保护国家利益的建议。

(三)教学参考资料独具特色

  海关通关实务教学参考资料的第一个特点是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对象。搜集教学资料必须长期、不间断地跟踪人大、国务院和海关总署制定的法律规定;第二个特点是社会上很难找到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只能靠教师一点一滴积累,搜集案例,向在海关工作时的同事和现在在海关工作的同学、学生了解海关征税现场遇到的问题。经过分析、筛选,作为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有时需要编写一些教学用案例。何晓兵副教授建立了个人的海关及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库,并保持与海关总署网页同步更新。

(四)三名主讲教师均居各自学科领先地位

  三名主讲教师在海关管理学科都是知名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都是站在学科前沿的领军人物。主讲教 师郑俊田 教授在海关制度的研究上趋于学科领先地位,近年来主持完成了教育部课题《入世与涉外管理制度的变迁》、海关总署课题《全国海关报关员资格考试试题库》等科研项目。主讲教师何晓兵副教授对应用经济理论分析关税职能作用政策有独到的见解,有专著《关税理论政策与实务》是国内唯一的海关关税方面的专著,近年来参加《海关法》、《关税条例》起草组工作,被国务院法制办列入专家库名单。主讲教师 刘文丽 教授长期从事进出口商品及《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教学与研究,精通协调制度,对该制度理解深刻。近年来主持完成了世界银行科研项目《中国税则税目细化与子目增列的研究》,参与审定了协调制度国家标准。

 

 

版权所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技术支持:经华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