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内 容
教学大纲 | 教学内容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第一章 导论

1、目录

  第一节 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知识点:民法的语源、民法一词的演变、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的含义与区别
   二、习惯民法与成文民法
   知识点:习惯民法的含义及表现形式、成文民法的出现及表现形式
   三、罗马民法
   知识点:罗马民法的含义、罗马民法的组成部分
   四、近代民法与现代民法
   知识点:近代民法的制定、近代民法的模式、现代民法的出现、现代民法的模式
   五、大陆法系民法与英美法系民法
   知识点:大陆法系的含义、大陆法系民法的特点、英美法系民法的含义、英美法系民法的特点
   六、民法的构造
   知识点:民法上的法律关系模型、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以契约和所有权为基轴的体系化、以物权和债权为基轴的体系化、债权法的体系、物权法的体系、民法的体系
   七、民法的编纂
   知识点: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民法典的编纂体例
   八、中国民法的沿革
   知识点:第一次民法编纂、第二次民法编纂、国民政府制定的中国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法编纂

  第二节 民法的法源
   一、法源的意义
   知识点:法源指法院裁判案件时可以作为裁判基准的法律规范。
   二、成文法主义与不成文法主义
   知识点:成文法主义的含义、特点;不成文法主义的含义、特点
   三、中国民法的法源
   知识点:中国民法法源的主要表现形式:法律、行政法规、有权解释、习惯法、判例法、法理、学说

  第三节 民法的本质
   一、民法为市民社会的法
   知识点:市民社会的含义、民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二、民法为私法
   知识点: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意义、有关公法与私法划分的争议、私法的含义、民法与私法的关系
   三、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
   知识点:行为规范的含义、裁判规范的含义、为什么民法既是行为规范又是裁判规范
   四、民法为实体法
   知识点:实体法的含义、程序法的含义、为什么民法是实体法
   五、民法的功能
   知识点:民法的各项基本功能:为现代市场经济活动提供行为规范、为人权提供基本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民主政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六、民法的基本原理
   知识点:私法自治作为民法基本原理的作用、功能及限制

  第四节 民法的本位
   一、义务本位
   知识点:义务本位的含义、表现
   二、权利本位
   知识点:权利本位的含义、表现
   三、社会本位
   知识点:社会本位的含义、表现
   四、中国民法的本位
   知识点:中国民法应当体现出什么样的本位,为什么说权利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结合是中国未来制定民法典应当采取的模式

  第五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原则的意义
   知识点:原则的含义、功能、分类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知识点:民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民事立法的指导方针、一切民事主体均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解释民事法律法规的依据、补充法律漏洞、发展学说判例的基础
   三、中国民法基本原则
   知识点:民法各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平等原则、合同自由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权利滥用之禁止原则

  第六节 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
   知识点:民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及基本含义: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范围、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范围
   二、民法与经济法
   知识点:经济法的含义、民法与经济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民法与行政法
   知识点:行政法的含义、民法与行政法的联系与区别
   四、民法与劳动法
   知识点:劳动法的含义、民法与劳动法的联系与区别

  第七节 民法学及其学习方法
   一、民法与民法学
   知识点:民法学的构成
   二、民法学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民法学的体系
   三、学习民法学的基本方法
   知识点:了解学习民法学的各种基本方法

2、基本知识、理论以及预期的学生应达目标

   1、民法的含义;
   2、民法的法律渊源;
   3、民法的本质;
   4、民法的本位;
   5、民法的基本原则。
  学生在完成本章的学习后,应当对民法的基本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下一步学习民法具体的内容打下良好的知识背景。

3、教学时间:9学时

4、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通过例证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民法的了解。

5、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第1-59页;参考资料:第1-29页。

6、思考题

   1、近代民法与现代民法的特点有何不同?
   2、民法的法律渊源包括哪些?
   3、简述民法的基本原则。

>> 返回 << 

 
版权所有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