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内 容
教学大纲 | 教学内容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1、目录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一、民事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
   知识点:私法自治对民事法律行为的重要性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意义
   知识点:民事法律行为的含义、特点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双方行为、单方行为、多方行为
   知识点:双方行为、单方行为、多方行为的含义、表现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二、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
   知识点: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的含义、表现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三、要物行为与不要物行为
   知识点:要物行为与不要物行为的含义、表现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四、生前行为与死因行为
   知识点:生前行为与死因行为的含义、表现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五、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知识点: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的含义、表现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六、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知识点: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含义、表现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七、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
   知识点: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含义、表现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八、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知识点: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的含义、表现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九、主行为与从行为
   知识点:主行为与从行为的含义、表现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十、独立行为与补助行为
   知识点:独立行为与补助行为的含义、表现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十一、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知识点: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的含义、表现形式及相互间的区别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
   一、成立要件
   知识点: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与特别成立要件
   二、生效要件
   知识点: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与特别生效要件
   三、法律行为之标的
   知识点:对法律行为标的的要求:标的合法、标的可能、标的确定
   四、法律行为标的不能的分类
   知识点:法律行为标的不能的分类及各自的法律后果:事实不能与法律不能、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永久不能与一时不能、全部不能与一部不能

  第四节 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构造
   知识点:意思表示的成立过程、意思表示的含义
   二、效果意思
   知识点:效果意思的含义
   三、表示行为
   知识点:表示行为的含义
   四、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
   知识点: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的含义及其在法律实务的意义
   五、意思表示的成立
   知识点:意思表示成立需要的三项要素:效果意思、表示意思与表示行为
   六、意思表示的效力发生
   知识点: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发生效力的时间、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发生效力的时间、关于承诺生效的发信主义与到达主义

  第五节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一、故意的不一致
   知识点:真意保留的含义、构成要件与法律效力;虚伪表示的含义、构成要件与法律效力;隐藏行为的含义、构成要件与法律效力;脱法行为的含义、构成要件与法律效力
   二、无意的不一致
   知识点:错误的含义、分类与效力;误传的含义与效力;中国民法上重大误解的含义与法律效力

  第六节 意思表示不自由
   一、欺诈
   知识点:欺诈的含义、构成要件与法律效力
   二、胁迫
   知识点:胁迫的含义、构成要件与法律效力

  第七节 条件、期限
   一、法律行为之附款
   知识点:法律行为附款的含义
   二、条件
   知识点:条件的含义、特点;条件的分类:停止条件与解除条件、积极条件与消极条件、随意条件、偶成条件与混合条件;非真正条件:法定条件、不法条件、确定条件、不能条件、矛盾条件;条件成就与不成就的法律后果;条件成否未定;不许附条件的法律行为类型
   三、期限
   知识点:期限的含义、特点;期限的分类:始期与终期、确定期限与不确定期限;期限的效力;不许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第八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
   一、法律行为的解释
   知识点:法律行为解释的含义与目的
   二、法律行为的解释方法
   知识点:各种解释方法的含义与应用:文义解释、整体解释、目的解释、习惯解释、公平解释、诚信解释

  第九节 民事行为的无效与撤销
   一、民事行为概说
   知识点:民事行为的含义及其与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关系
   二、无效的民事行为
   知识点:无效民事行为的含义、特点:全部无效与一部无效的民事行为;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
   三、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知识点:撤销的含义、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含义及其特点;撤销权的含义、性质、效力;撤销权的行使、消灭
   四、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知识点: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含义、类型
   五、公序良俗原则
   知识点:公序良俗原则的含义、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类型

2、基本知识、理论以及预期的学生应达目标

   1、民事法律行为的含义与主要分类;
   2、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
   3、意思表示的含义及其构成要件;
   4、意思表示瑕疵的具体表现形式;
   5、条件与期限对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或失效的意义;
   6、民事行为的无效或被撤销后的处理。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民事法律行为这一重要理论有着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民法的其他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章的全部内容都非常重要,包括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分类、构成要件、解释;意思表示的含义、构成要件及意思表示瑕疵的具体类型;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与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

3、教学时间:9学时

4、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加深学生对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了解。

5、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第175-233页;参考资料:第133-168页。

6、思考题

   1、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2、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哪些主要的分类?
   3、论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
   4、意思表示瑕疵的具体情形及其法律后果是什么?
   5、论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条件应当具备的构成要件。
   6、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 返回 << 

 
版权所有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